孩子語言能力的發(fā)育因人而異,也受到成長環(huán)境影響。有的孩子遲遲不說話,或許和家庭教育方式有關(guān)。那么孩子講話晚要怎么辦呢?這里整理了5個小技巧,可以在家訓練孩子提升說話能力。
一般來說,0到5歲是兒童大腦高速發(fā)展的階段,也是語言習得的關(guān)鍵時期。也有專家表示7歲前是語言學習的敏感期。這個階段,他們語言學習的動力來源于成人。如果我們充分利用這個時期,關(guān)注孩子的興趣,便能激發(fā)孩子的語言溝通能力。
1. 家長說話時盡量規(guī)范
在平時生活中,我們所說的語句要盡量完整和清晰,因為這是幼兒初步語言學習的重要資料。孩子們會從大人之間日常對話中學習和模仿,所以在家里,家庭成員之間溝通盡可能使用完整且規(guī)范的句子。
2. 裝作不懂孩子
3.多聆聽,尊重孩子說話的權(quán)利
很多時候,我們會認為孩子還小,對孩子說的童言童語不以為意。但家長們知道嗎?認真傾聽能給孩子帶來更多自信,鼓勵他們進行更豐富的語言交流。而且通過聆聽孩子的話,我們能建立孩子所想要的對話,培養(yǎng)孩子感興趣的語言。
4.不要嘲笑孩子
對孩子們的童言無忌,家長們或許忍俊不禁,或是一直拿這個開玩笑。這樣其實不利于孩子的表達,還可能會讓孩子覺得你在嘲笑他的能力。即使再活潑樂觀的孩子也會產(chǎn)生自我懷疑,進而在無形中抑制了他的表達欲望。
5. 多與孩子分享想法
和孩子一起看書、看動畫片時,可以多分享彼此的想法。家長可以分享故事中的啟示作用,并讓孩子模仿和學習,表達出自己的觀點。
孩子學習語言是孩子探索和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,我們要做的是陪伴以及給予孩子支持鼓勵,幫助孩子語言發(fā)展。但如果孩子的能力明顯落后于同齡孩子,讓孩子進行專業(yè)的兒童語言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。